晶云药物境外销售波动影响营收增速转负,投资不佳连累流动性趋紧
6月开启申请科创板IPO的苏州晶云药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晶云药物” ),在10月中下旬,已经回复了监管的两次问询。
据了解,晶云药物是一家专注于药物晶型研发服务和晶型技术产业化的创新型企业,其向全球制药企业提供专业化的药物晶型研发解决方案,帮助其加速药物研发进度,为产品质量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此次,该公司IPO计划募资6亿元,其中,1.8亿元用于补充流动性。从现状来看,该公司经营前景存不确定风险,同时,流动性也急需持续输血。
2019年营收净利同比负增长,依赖境外市场相关风险加大
2017年至2019年,晶云药物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870.46万元、12,869.22万元、11,503.29万元。同一报告期内,净利润分别为764.02万元、3,578.73万元、3,219.83万元,其中,2017年,晶云药物曾现金分红3,675.49万元。也就是说,若无分红,晶云药物的净利润或更加明显的呈现单边下滑趋势。
可以从上述数据看出,营业收入方面,晶云药物2018年营收大涨,计算可得,2018年该公司营收同比增长87.31%,但高增长之后,该公司营收去开始萎缩,2019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0.61%。营业收入增长速度有正转负。
从业务构成来看,晶云药物也存在着一些不确定的风险。招股说明书显示,主营业务收入按区域构成划分,2017年至2019年,该公司在国内的销售额分别为2,171.88万元、2,221.66万元、4,119.26,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1.67%、17.26%、35.91%。此消彼长,该公司境外市场的销售收入分别为4,686.02万元、10,647.56万元、7,352.60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8.33%、82.74%、64.09%。
可以看出,晶云药物营业收入的波动,主要源于其境外市场销售状况的波动,2018年,该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大幅上涨,而2019年,该公司境外销售2018年快速上涨,而到了2019年,又迅速回落,同比下滑30.95%。此外,根据信息,2018年度、2019年度,晶云药物创新晶型技术及产品开发业务的收入分别为4,714.68万元、1,690.32万元,全部来自境外客户。
晶云药物的境外销售,对美国市场较为依赖。事实上,近两年,我国面临的海外贸易环境日益复杂,由此,依赖境外销售的晶云药物,面临相应的风险正在加大,同时,风险影响也已显现。
更有一则信息值得关注,在监管的问询函中,2018年6月,晶云药物因实际进口货物的商品编号与申报不符,被我国浦东国际机场海关进行了行政处罚,罚款27,300元。曾经存在污点,未来还有潜在的诉讼风险。据了解,晶云药物创新晶型首仿药开发业务,在美国申报首仿药的业务中,也面临着诉讼风险。但晶云药物称“目前并无实质性影响”。
投资不佳连累流动性趋紧,通过关联公司贷款周转引监管质疑
据了解,此次晶云药物谋求上市,希望筹集资金6亿元,其中,1.3亿元用于晶型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建设项目,2.9亿元用于创新晶型技术及产品开发平台建设项目,此外,还有1.8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那么,晶云药物的流动性如何?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该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大幅波动,分别为4,344.94万元、13,882.00万元、-9,308.30万元。同时,近三年,该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负,分别为-2,837.94万元、-1,198.47万元、-12,632.55万元。
对此,晶云药物也披露,2017年至2019年各期莫,其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分别为4,900.31万元、3,413.97万元和3,557.71万元,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7.76%、10.32%和9.92%。报告期内,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分别为-326.00万元、-224.91万元和-72.93万元。晶云药物坦言,若被投资企业经营状况下滑,则可能导致长期股权投资再次出现减值,从而对公司盈利状况造成不利影响。
2017年,晶云药物的资产负债率还属于较高水平,合并数据显示,该公司当年资产负债率为50.87%,而到了2018年,该公司资产负债率迅速降低,将为14.83%,或许,降低资产率,一定程度上,是该公司在当年完成了1.5亿元的融资,使得流动资产增加。靠着多轮股权融资,晶云药物的资产负债率才得以呈现下降趋势。可见,如今,晶云药物仍然是迫切希望上市融资,来继续维持低资产负债率,及补充自身因投资不佳所带来的流动性趋紧问题。
同时,在晶云药物缓解流动性的历史中,还存在着质疑点。2017年至2019年,晶云药物存在通过关联方鹏旭医药、南京鸣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贷款周转,而这些情况,也引发了监管关注,对此,监管要求晶云药物解释: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制度、资金管理制度是否存在缺陷,是否已建立防止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其他关联方侵占发行人利益并保障发行主体规范运行的长效机制。同时,监管还明确要求该公司说明,是否存在关联方利用体外资金支付货款、虚减成本、虚构利润的情况。
免责声明和风险提示:本文是用户自行发布以及转载,不代表FX112任何观点,如有任何形式的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文章中的所有内容均不构成FX112任何的投资建议及意见、立场,请您根据自身评估做出理性决策。FX112仅提供网络存储空间服务,如文章侵犯到您的合法权利,请您联系FX112。